不自由摄影师
六眼飞鱼

《二手时间》介绍及其他

俊記圖書測評:

《二手时间》的作者是S.A.阿列克谢耶维奇。她是白俄罗斯记者、散文作家。出生于苏联的乌克兰。“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,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、阿富汗战争、切尔诺贝利事故,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”。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。译者是吕宁思。凤凰电视台的副台长,节目《总编辑时间》主持人。于三十年前翻译《战争中没有女人》。

译者吕宁思在“译后记”中介绍道,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手法有两个特点:一是纪实文学,这是三十多年前首先从苏联军事文学中兴起的体裁;二是复调式风格,复调是一个古典音乐术语,诺贝尔奖委员会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称:‘她以复调式写作,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。’”

“她的复调特点是多种第一人称交叉(包括作者、被访主人公和群体采访的各类人物),多种语境的交叉(回忆、描述、片语、意识流)和多种环境和时间的交叉。从仿佛是无标题复调音乐和重叠的合唱中,迸发出忏悔式的独白。”阿列克谢耶维奇说:“我长时间苦恼的是:真相都是零散的,多种多样的,分散于世界各地的,不能够同时容纳进一个心脏和一个大脑。为了写出我的所见和所闻,我曾久久地寻找自己的风格体裁。直到后来我读到作家阿达莫维奇等人的作品,于是豁然开朗。”

她表明“她不是要评价苏联思想和苏联历史,更不想评价任何人,而只是形而上地描述一种人类的生活悲剧。”

书名《二手时间》。有多重解读,作者并没有严格下定义。但言论有所涉及“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部来自别人,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……所有人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、所经历过的东西,可以说是二手时间。”她在诺奖颁奖礼上说:“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。这个时代在转身、倒退。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。”

主角依然是苏联境内的普通民众。谈论的依旧是他们的家长里短。不过,他们的家庭琐事是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。有怀念过去的,有痛恨过去的,有积极拥抱新生活的,有诅咒新生活的。作为中国读者,很自然地会去设想。设想发生在明天,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改变,自己有什么反应。我注意到当时的苏联人还是很爱读诗歌的。普希金等的诗歌,陪伴他们经历苦难。无论是穷乡僻壤,还是城市。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,诗集、读诗是和伏特加一样必不可少的。不止一次在想,都这样了,还读什么诗啊,感觉逃命吧。作者采访的对象的阅读书籍的意愿很强烈,无论外面如何翻江倒海,苏联人还是很喜欢阅读书籍。所以在本书中,经常看见被采访者提及作家、学者,以及他们的著作。这样,阅读本书的人也可以挖掘出一个庞大的书单。当时的苏联人就是在阅读这些书籍的。他们的思想、话语的来源之一就那些书籍。苏联人的三观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。苏联散伙后,等于是否定了他们的所有思想、和话语。大脑似乎被抽空了。随之而来,填充进去的是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事物——资本主义。这大概是书名《二手时间》的含义的其中一个来源吧。

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后,原有的力量被抽走了,维持原有的秩序的力量抽走了。就像《天空之城》里拉普达(Laputa)里的飞行石被拿走后,分崩离析,土崩瓦解的城堡。苏联制造了一个极度依赖外来秩序的世界。民众失去了自我管理,自我约束的能力。民众一半是被迫,一半是主动地放弃了这种能力。每个民众不习惯于对自己负责,仿佛是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小孩。习惯于让老大哥负责。这种习惯,一半是被迫,一半也是主动的。以至于苏联散伙后,民众瞬间成了脱缰的野马,再次成长为公民,还不知道要经历什么苦难。有些问题,在另一种时空下,应该是两个民族互相冲突、互相融合,谈得来就一起生活,谈不拢就各过各的。但在苏联时代,被钢铁强硬地裹在一起,如果帝国能维持下去,倒也欢乐祥和,怕就怕一旦失去钢铁包裹,分崩离析,新仇旧恨又是血雨腥风。

书中有不少人在表达这样一种情绪,获得心心念念的自由之后,奶油和面包并没有随之而来,于是原来的支持者开始咒骂叶利钦、戈尔巴乔夫,开始怀念旧时代。也难怪他们会抱怨,砸掉旧的,新的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,改革的红利没有兑现。改革的红利倒是被钻空子的那批人赚走了。该穷的还是穷。无产者失去的不单是锁链。正如当年一样。不过这一次,连名义上的尊严也没有了。


评论(3)
热度(9)
上一篇 下一篇

© 六眼飞鱼 | Powered by LOFTER